疾病预防 | 立冬至天始寒,献上一份暖心小锦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0日 点击数:

立冬至,羊城冬意渐显

昼夜温差加大,是季节性传染疾病高发期

新型冠状病毒、流感、手口足病、登革热等“伺机而动”

你的防护措施准备好了吗

小编为你梳理了关于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锦囊

请查收


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十要十不要”


图片


1.要坚持佩戴口罩。外出时或在室内密闭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务必完全盖住嘴巴、鼻子和下巴,出现脏污、变形时要及时更换。不要在戴口罩时露出鼻子或下拉到下巴以下,废弃口罩不随意丢弃。


2.要注意手部卫生。接触物品之后、喝水、吃东西及触摸口眼鼻之前,都要认真清洗双手,先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揉至少15秒,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不要与他人共用脸盆或毛巾,或只用清水简单冲洗。


3.要定期开窗通风。屋内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空气清新。不要因室外天气寒冷而使房间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


4.要谨慎安排出行。疫情期间要做到非必要不出行。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的区域,不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健康状况不明人员密切接触,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的室内外公共场所。


5.要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从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或与流调排查出的重点人员有密切接触的,应第一时间主动报告,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要隐瞒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与可疑人员接触史。


6.要减少人员聚集。疫情期间,减少出校外出聚会。不要聚餐、参加多人参与的活动。


7.要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及时获取官方发布的疫情通报、行程轨迹等权威信息,掌握必要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不要焦虑和恐慌,更不能制造、传播、相信未经证实的言论。


8.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纸巾遮住口鼻。教室、宿舍经常清理打扫,保持干净整洁;不要随地吐痰、乱丢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


9.要在出现出现可疑症状时做到早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以及嗅觉和味觉减退等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校医。发热的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不要拖延,或自行服药处置。


10.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应全程接种,已完成全程接种并间隔满6个月的尽快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不要怀疑观望、抵触疫苗接种。



二.呼吸道传染病及预防

图片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传播。


防范重点: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预防措施:

1.易感人群可接种预防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


2.关注天气情况,并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图片

3.正确佩戴口罩,多喝水。


4.保持日常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5.教室、宿舍要加强房间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或其他物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及时、规范洗手。


8.尽量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



三.消化道传染病及预防

图片

传播方式: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或经接触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传播。


防范重点:甲肝、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伤寒、手足口病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食前、准备食物前及如厕后,要洗手或使用消毒纸巾擦拭手部。


2.不吃腐败变质、隔夜食物和不洁食品,尽量吃熟食。


3.尽量饮用开水、瓶装水或桶装水,不饮用生水。


4.适龄人群及时接种甲肝等疫苗。



四.输入性传染病及预防

图片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传播。


防范重点: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 


预防措施:

1.关注本地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掌握相关预防知识,做好相应准备。


2.防止蚊虫叮咬: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阴暗处逗留。保持宿舍、课室干爽清洁、不积水。


4.注意居住卫生:要特别注意检查宿舍的卧具是否卫生,应及时清洗、晾晒。



五.其他传染性疾病及预防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3.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4.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6.甲肝

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7.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