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折戟负卿志 八年磨剑露锋芒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 点击数:

 

                                               记世赛CAD机械设计项目教练刘洋

 

2017年10月19日晚,阿联酋阿布扎比。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CAD机械设计项目奖项归属即将宣布,中国代表团屏息以待。该项目中国选手陈启佳紧张地咬了咬嘴唇,试图缓解紧张的情绪,他是如此渴望能够捍卫中国代表团的荣誉。

身后一个身影正神态轻松地看着他,那是陈启佳的教练刘洋。将所有选手比赛状况都看在眼中的他对最后的结果早已了然于胸。最后,陈启佳成功拿到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刘洋的眼神中不单单是喜悦,还有翻涌而来的百般滋味——

2010年,作为选手开始参加第41届世赛(2011年在英国举行)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选拔赛,过关斩件进入国家集训队,陪国家正选选手训练;2013年第42届,重整旗鼓再出发,最后还是止步于国家备选选手,只有前往德国莱比锡观战的份儿;2014年,因超龄从参加选拔赛的选手摇身变为教练,首位弟子袁永烨在2015年第43届选拔中又是差之毫厘,遗憾出局,重蹈覆辙。而今的第44届,弟子陈启佳不仅打破“陪太子读书”的魔咒,更是一举摘取银牌,圆了世赛奖牌的梦想。

“看到陈启佳站在奖台上时,心情其实蛮复杂的,太不容易了。”从两届选手到两届教练,三度折戟,八年磨剑,今朝得以出鞘凯旋。他坦言,自己当年两度参加选拔,两度与代表国家失之交臂,曾有过心灰意冷,但心中的“不服气”让他的世赛之梦不休不止,他相信总有一种传承和接力的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

回想一路走来的风景,一幕幕的成长与世赛的曲折故事,仿若电影慢慢重播。

 

外乡小子结缘世赛

刘洋1991年出生于湖北荆州,2009年高考失利后,他十分迷茫。

“当时心里没什么想法,我父母都在广州打工,正好就在广州市技师学院的旁边,我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填报这所学校。”人生总是在不经意间的一次选择中悄然变线。入校后,刘洋和同学们一样,老老实实读书,本本分分学习,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那是学院组织的一次关于CAD机械设计的测试,刘洋闲来无事就参加了,结果发挥得不错,就入选了学院的竞赛集训队。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学院为了世赛特意准备的集训队人才选拔。入队后,刘洋仿佛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从此也就有了自己打开世界的方式。

“当时在队里,我可以说是水平最差,底子最薄的一个了。我惊讶地发现,身边的小伙伴是如此优秀。”刘洋毫不掩饰当时的“自卑”心理,而这也正好激活了他因高考失利而被封存的斗志。

“当时队里几乎都是广东人,我是湖北人,不会说粤语,他们聊天玩耍的时候不是说粤语,就是说潮汕话,这就尴尬了。没办法,那就只能埋头学习,找补自己的存在感。”这一意想不到的状况竟成了刘洋“被迫”优秀的理由。功夫不负有心人,踏实苦学带来的是技能的迅速提升,刘洋在接下来的各项测试选拔中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进步速度,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因此入了当时的“总教头”赵晓霞老师的“法眼”,进而有机会参加2011年第41届世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的选拔,及至进入中国集训队。

从籍籍无名到国家集训队,稚嫩的刘洋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说实话,一开始并不知道世赛是个什么鬼,只知道如果在集训队最终脱颖而出将可以代表中国去参加大赛,仅此而已。”当时对世赛尚处于“懵懂”的刘洋,对那届集训队唯一的印象便是,“当时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以及各地院校的优秀学生都集中在一起上课。本科生理论知识强,理解能力好,其他院校的学生们实操能力也是很强,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

刘洋自我调侃,第一次国家集训队的经历权当“打酱油”。而实际上,他已成为“更好的自己”。从集训队回来,刘洋就开始了对自己的“改造”,学业上专升本,技能上不断精进,两年间,风雨不改。

2013年第42届世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选拔很快就开始了,市、省、国家队选拔,刘洋一路闯关,成绩优异。一路上只顾向前全力奔跑的刘洋恰恰忘了停下来调整好呼吸,“那时候年纪小,经过了漫长的比赛选拨,取得了一些成绩,心理上也有过很多波动。那时候教练团队也没那么多人,大家都要忙很多事,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心理波动,甚至我自己都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变化。”技术上可以胜出的刘洋被心理波动绊了一下脚,发挥上略有起伏,最终在国家集训队二选一中稍差“半个身位”,再次与世赛咫尺之遥。

这份遗憾,也成为他往后作为教练的动力源。

 

年轻伯乐终遇千里马

经过了两届世赛的洗礼,刘洋渐渐成熟,同样成熟的还有他阻止不了的年龄增长。由于世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限制年龄是21岁,他已然超龄。

2013年第42届世赛结束后,刘洋不得不面临人生节点上重要的抉择,或毕业离校,从此与世赛缘尽人散,或留校披挂执教,培养选手,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战世赛。

“这对我是个很艰难的选择,离开还是留下都很纠结,虽然我的竞赛成绩很优秀,但备选不过是个全国第二,说白了,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大赛荣誉,从学历、荣誉等等方面我留校都有很难跨越的困难。”所幸,刘洋不是独自一人面对,校领导及自己的教练助他一臂之力,想尽办法帮他克服留校执教的困难,他也就此从世赛备选成了世赛教练。

在教练这个岗位上,刘洋倒是发挥了自己几年世赛阅历积累下来的“百般武器”。很快他带的第一批备战第43届世赛的选手开始出现,经过了层层选拔后,学生袁永烨和他一样,又当“备胎”。这回刘洋坐不住了。“不服气,就是不服气,我自己做选手的时候,年龄小,不会想太多,反而是一身轻松。但是,现在做了教练,我明明知道自己的选手有实力代表国家与世界顶尖高手对决,却无法将他送到世赛赛场,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不服气,这三个字映照着刘洋这两年的心路历程。也因为不服气,他始终坚信天道酬勤。他告诫自己,继续前行,将目标放得更长远——世赛虽远,吾愿往矣!

经历了教练初体验后的刘洋,时时刻刻思索着自己的不足,也渐渐懂得了许多年少时未能懂得的道理。在两年的世赛准备期里,他开始寻觅最适合的弟子,在学院一批一批的师弟中,终于遇到了那个特别的孩子。

“在选人的时候,我常常故意把题弄错,来考验他们是否自信,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解题思路。有时候,我又把答案告诉他们,让他们尽量多的用各种方法去得出答案。坦白说,陈启佳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那一个,我就觉得他做事的风格太稳,似乎显得冲劲不足。”

尽管刘洋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认定陈启佳便是最佳人选,但是他的表现却很快让刘洋认定,自己终于遇到了那个不可多得、可以带着自己遗憾的梦想走得更远的“千里马”。陈启佳便是刘洋一直想要寻找的那个心理素质稳定,对自己的所学所想能够坚定下去的选手。“这其中有个小插曲,大概是在参加选拔的一次测试,我当时正在做巡考,我正好看到启佳的答案有误,等到我走远了以后,他正好看到我脸上挂着微笑。出来后,他告诉我说,他知道自己的答案错了,但是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他必须坚持自己的答案。”

 

师徒二人的世赛征途

CAD机械设计项目是中国最早参加世赛的项目之一,参赛选手近年趋向年轻化,广东这样的制造大省竞争尤为激烈。“这个项目是广东的传统项目,在广东特别是广州地区竞争十分激烈,启佳市赛第二,发挥不错,但是谁都没想到接下来的状况。”接下来的省赛,陈启佳疯狂掉到了第十位,无缘国赛。

荣耀征途总是异常坎坷,遭遇了“滑铁卢”后,刘洋和团队并未就此放弃努力,一再鼓励陈启佳振作起来。幸好,陈启佳也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保持竞技状态。2016年7月,陈启佳在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斩获个人、团队一等奖,并获得全国机械行业协会的力荐,而获得参加国赛的机会。“重生”的陈启佳没有让厚望落空,自此一骑绝尘,以绝对实力成为中国选手。“得知启佳获得正选时,那是我最激动的时刻,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但是开心的时刻只是一瞬,因为比赛的压力随之便压了过来。”

“以前我们参赛时,比赛总是一些很大的模型,但现在越来越小,这届比赛所要求模型的精度从之前的百分之二提高到了百分之零点五。比赛第一天,试题制作小型手摇自充手电筒的手柄零件中,涉及的就是新增的3D打印技术,启佳刚开始就有点慌张了。”刘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症结是心理因素,于是,一边开导弟子,一边要求他做好自我总结,调整好竞赛情绪。果不其然,从那以后,陈启佳便一路通畅,直抵颁奖台。

陈启佳终于拿到了世赛的银牌,刘洋心头一腔热泪好难得才忍住,从2010到2017,从那个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到能当大任的世赛教练,这背后有太多人的付出。“从我开始接触这个项目,赵晓霞老师就是我的老师,以前有很多不理解的东西,直到我自己成为教练才懂得。学校给了我很多,我现在的工作,我的一切都和这里连在一起。”

浸淫世赛多年,刘洋对世赛也有了更多自己的体悟,“世赛之于技工院校学子而言,那是我们的奥运会,世赛和技工教育始终相辅相成,技工教育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世赛的竞赛水平以及赛事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而世赛在赛事宣传和项目的增加和设计中又在不断促进技工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世赛于我而言,那是促使我成长的梦中花园,我也将不断经营这片花园,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向着它奔跑,能够像陈启佳一样从这里带走属于自己的花冠。”

 

                                                                     (陆骏宇)